桂岭枕的设制和临床应用胡庆华,朱维亮(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骨科。安徽宁国242300)关键词:颈椎病;生理曲度;枕头中图分类号:R681.53;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234(2007)03-0253--02颈椎病的发病呈现普遍化,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111。枕头,作为一种睡眠卧具,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睡眠科学用枕。在避免颈椎劳损,预防颈椎病发生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我院自行设制了头部和颈部高度不一的枕头(桂岭枕)并于临床使用,现就其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作一报导。1桂岭枕设置根据苏氏[21研究建议,枕高以仰卧位头枕5—6em,项枕10~12era为宜。根据圆周率计算周长,即桂岭枕芯体布片长度为54cm,宽度50cm,桂岭枕由枕蕊、枕套构成,均采用棉布制作。枕蕊的内面衬有2~3cm厚的片状脱脂棉,脱脂棉内面再衬一层棉布。枕蕊的内容物可采用:谷壳、荞麦壳等绿色天然材料。在枕体部,即在相应用枕者头颈交接处,采用挤压、间断8字外科结缝合等工序,将枕蕊分成高度不同的两个类圆柱体:即头部、项部。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舒适度采用挤压和抖动调整头部及项部的高度。头部的高度可控在4~6cm范围,项部的高度可控在10~12cm范围。使用枕者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曲度。睡眠时,颈肌得到充分的歇息。2应用资料及结果本组80例用枕者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1—65岁,平均37岁,按照平时睡眠习惯用桂岭枕,3个月后反馈意见。颈椎病诊断参照杨克勤等p标准,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者32例,使用桂岭枕时告知头部枕4cm,颈部枕12era,收稿日期:2006—10—17:修订日期:2006—12—13作者简介:胡庆华(1970一),男,安徽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通讯作者:朱维亮电话:13956604932电子邮箱:nghuqinghua@163.coin感觉症状有明显改善10例,有所缓解8例,有效率56.3%。有颈椎病类似症状。体征及x片显示阴性者25例,使用时根据个人舒适调整头部及项部高度,使用后感觉舒适20例,无颈肩部症状者23例,使用后感觉舒适19例。3讨论枕头是睡眠时维持头颈部位置的主要卧具,可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此种生理曲度保证了颈部肌群的平衡。颈肌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颈肌的特点:1)灵敏而肌力小;2)灵活而耐力差;3)协同而易失衡;4)多重神经支配,毗邻重要神经血管。颈椎病初发症状多为肌性症状,颈椎不同形式的移位多为颈肌痉挛或挛缩等长期的不良应力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所造成的141。关于枕头问题,一般学者都主张不宜过高,以符合颈椎的曲线和肩部、头部的着力点。一句话,尽量符合生理状态,枕头宜柔软,尽量避免那些有意使得颈部过伸或过屈位的质地较硬的枕头151。如果枕头使用不当,颈部肌群失去外在平衡,高枕如同长期伏案工作一样,易引起颈椎后方肌群与韧带的劳损。贾连顺嘲研·253··短篇·究发现。颈椎过屈位黄韧带拉长变薄,过伸缩短变粗并突向椎管。椎管内硬膜囊后壁被拉紧,并向前方移位而对脊髓形成压力。一旦椎体后缘或劳损的相应部位有明显的骨赘形成,特别是椎管狭窄时,则容易对脊髓、神经和血管产生压迫,出现颈椎病的症状;低枕或无枕可使头颈部长期处于过度仰伸状态,容易引起颈椎前凸曲度增大,椎体前方的肌肉与前纵韧带凶张力过大而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和骨赘形成,则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桂岭枕的设置,主要是依据国人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头部、项部不等高使其同时着力,用枕者还可以根据舒适程度抖动挤压枕芯,适当调整头项部高度。颈部肌群得到放松,避免了慢性损伤,有利于颈椎病的预防。对于明确诊断颈椎病患者,以及x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偏直者,建议使头部枕4cm,颈部枕12era,加大颈椎生理前屈,利用头颅本身重力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圆枕治疗做为颈椎牵引疗法的一种能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可以使头颈部肌肉松弛,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椎间盘得以恢复171。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及研究认为:颈椎病的预防措施中,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及科学用枕至关重要,符合正常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