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同行成长与责任并重——“走进社区”教学实记白银市第九中学,730913吴正杰[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育的需要促使教师打破传统,走向革新。教师应带动学生走向社会,拓展学习空间,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自我获取知识,主动探索未知,发展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关键词]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历练自我责任意识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科教版)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社区”,其教育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在公共生活中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作为社区的一员,应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履行公民义务,并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上述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十分引人重视的教育教学目标,面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怎样去进行知识层面的教学,又怎样去完成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任务,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先将“走进社区”这一章节的教学与实践整理如下。一、关注社区、了解社区在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很容易想到子女、学生、公民等,但很少有人回答“社区成员”,可见同学们的社区意识很淡薄。因此,我让事先联系好的华工社区的工作人员来校给同学们做相关报告,使大家了解到自己还是社区的一员,即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中的一员。大多数同学的家在宝积路街道化工社区的辖区内,我们学校也是辖区七家企事业单位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片区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这一下子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有同学急不可待的问:“老师,这些都是我们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注过的,我们怎么去了解呢?”我看到自己的诱导收到了效果,于是趁机介绍社区考察的程序、内容和方法。还没等老师安排,学生就七嘴八舌的开始组织考察小组了。后来我知道,各小组中的绝大多数人居住在同一片区每组5—6人,这种自发的组织方式是很科学的,既方便调查又有助于培养主人翁意识。分好组后我高兴地宣布三天之后交流考察结果。三天的时间过去了,当我再次走进教室的时候看见有的同学手里拿着稿纸,1热烈的讨论着。我知道他们是在“炫耀”自己的调查成果。按照计划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上讲台做报告,交流考察结果。共有八个组的代表做了报告,他们调查的范围相当广泛,如社区环境、邻里关系、老年人状况、基础建设、物业管理、水电暖的输送等等。其中也不乏优秀报告。例如王晓宇一组的调查及报告撰写都较出色,针对水电暖的供应情况他们对靖煤集团生活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服务公司共有三个水泵房,年输水量60万立方米;四个变电所,年输电量920万千瓦;五个锅炉房,年煤耗1.6529万吨。12个机关及延伸的服务线上同时需要近百人昼夜不停的辛苦工作才能运转,才能把水电暖输送到约4200户居民家庭。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社区调查的经历,同学们常常自告奋勇地在政治课堂十分钟的“自由论坛”里交流调查过程中的感受。如有位采用实地调查法的学生愤慨地说:“虽然我们小区共有18个垃圾箱,可是小区环境还是不好,小区里的人环保意识很差,随手乱扔垃圾,真是太对不住那些天天被风吹雨打的垃圾箱了。”还有位采用访问调查法的同学说:“真没想到现在还有那么穷的人家,我们去访问的张大爷家可谓家徒四壁,好在政府每个月都给他们发低保,基本生活还不成问题,要是没有政府的救助,他们家的生活可怎么维持啊?!”还有王晓宇同学在交流报告的时候抒发的一通感慨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他说:“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每天走在绿树掩映的小区里,听着鸟语,闻着花香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晚上,当你家突然熄灭了的灯很快又亮起来的时候,你是否想到那是电路工人高空作业疏通电路给你送来的光明;夜间,当你躺在温暖如春的房间,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你是否能体谅到锅炉房工人一夜未眠的疲惫;清晨,当你拧开水龙头洗脸时,你是否能感受到水泵房师傅整天遭受机器的轰鸣给他造成的噪音污染。是啊,我们舒适安逸、轻松的快乐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