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放手的快乐《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领袖儿童教育三模小组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老师指导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得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热情洋溢,充满自信,独立思维,敢于表达,从而实现人人发展,人人超越。为了体现这一领袖儿童教育实验思想内涵,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创境引题:《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开课时,我让学生讲一讲英雄人物故事,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战争时期革命英雄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的情景中,这样的开课不仅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而且能够起到转弦拨动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二、先学后教:先学后教这一板块教学,我分为二个层次进行:第一步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学。小组交流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请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后,第二步四人小组上台展示:就每个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长代表小组发言,可以展示体会、可以展示朗读、可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质疑释疑等。教师隐身,讲台不再是老师讲解、提问的阵地,而是学生主持、交流的舞台,在学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回应和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先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再启发、组织全班其他同学围绕自己展示的内容进行广泛交流。每个发言人展示结束后,用“谁愿意和我交流”、“谁愿意给我补充”等语言形式,启发全班其他同学回应自己的交流内容,其他同学或认同、或强化、或补充、或质疑、或评价。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思维、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学生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学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进步,人人在自学,人人见收获,人人展现自我。三、展示反馈:“生本”课堂就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课堂,要想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相信他们的潜能,挖掘他们的潜能,搭设舞台让学生展示才华。本节课展示反馈有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背诵最后几个自然段。二是让学生对着课文插图写一写自己最想对五壮士所说的心里话。课堂上形成了学生讲解、表达、想象、质疑、互动、交流浓厚氛围。从富有情趣的表达到富有诗意的表达,是学生表达中“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的提升,这是是领袖儿童超越自我的提升。1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