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学者。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历史剧《王昭君》《屈原》《蔡文姬》《卓文君》等。作者名片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创作背景•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描写天上的街市,使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不满地上的现实。从而想象到牛郎和织女团聚生活,这里的牛郎和织女已经得到了解放,他们生活得很美满。•明星和街灯这回还往复的互喻,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2、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3、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4、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诗歌赏析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1、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2、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品读回味授课人: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