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与日积月累专项复习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黄丹艺教学目标1.复习重点诗句,理解字义,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2.复习重要作品的文学常识。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诗句、格言警句和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4.巩固教材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部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读写古诗词、格言警句和成语,并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难点:理解诗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堂上复习时备用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的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内容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有的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有的表达了自己的抱负。那么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这学期的几首古诗【板书:古诗文】去回顾诗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二、回顾所学诗词及作者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册书中课文部分有几首古诗词,作者是谁。2.生回忆交流。唐·叶绍翁《夜书所见》、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李白《望天门山》、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学生齐背这四首古诗。4.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5.选择一首诗简单介绍背景。三、盘点重点诗句、词句1.幻灯片出示古诗中的千古名句:(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师生接读千古名句,同桌合作读,齐声背诵。3.教师强调重点词语的识记:“促织”“篱落”“异”“佳”“孤帆”“潋滟”“空蒙”。识记易错字的字形。4.学生完成习题一、二。四、理解字义、词义、句意1.幻灯片出示例题: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1)老师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是理解整句诗意思的根本。理解古诗字、词可以借助书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诗句等方法来理解。为了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要加以背诵来增强记忆。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以结合自己对整首的理解将基本词语的解释连贯起来解释诗句的意思。(2)PPT出示答案: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蟋蟀。篱落:篱笆。诗意: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楚江:长江。回:回旋。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汹涌的江水经过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激起回旋。3.学生活动。(1)同学小组内互相提问重点字义、词义、句义。(2)完成习题三、四。五、领悟主题思想及表现手法1.学生回顾思考:本学期所学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第三单元《古诗词两首》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名篇。《夜书所见》作者客游在外,倍感孤独,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孩子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心情由郁闷转向亲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客居他乡,谋取功名,重阳佳节,看到繁华热闹的帝都,人们庆祝重阳,睹物思亲。第六单元《古诗两首》都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脍炙人口的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4.典型例题。(1)幻灯出示:《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诗人(),这首诗描绘了()的景色,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字,将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展示出来了。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后两句描写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讲解:我们在理解古诗时要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些精彩的词、句要重点理解,从而体会诗人的写作特点。此诗中关注了古诗的主题思想、千古名句、用字的传神的考查。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也是对古诗理解的考查,在完成此类型题时,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发挥想象,将自己想象到的丰富的画面描绘出来。(3)PPT出示答案:唐李白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天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