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形态解剖部分)(形态解剖部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一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1、学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及其使用方法。2、学习临时装片及绘制生物图的方法。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烧杯、滴管、尖嘴镊子、滤纸条、水绵营养体一、显微镜的构造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三、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四、临时装片五、生物绘图法六、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观察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一)机械部分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转换器6、载物台7、准焦螺旋(二)光学部分1、反光镜2、集光器3、接物镜4、接目镜显微镜构造图高档倒置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接物镜为40×、接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有两组重要的透镜,一组是接物镜,一组是接目镜。这两组透镜虽然结构很复杂,但它们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镜的成像原理,也就是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光学原理。只不过是通过两次放大而已,其成像原理和光路图如图所示。接物镜的焦距较短,会聚能力较强,接目镜的焦距较长,会聚能力较弱。物体AB必须放在物镜(O1)的下焦点F1之外而小于二倍焦距(2f)的地方,这样就在物镜(O1)上方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1B1。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下焦点F2之内。而且距焦点F2极近的位置。A1B1通过目镜(O2)折射放大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A2B2相对于原来的物体AB来说,它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2、对光3、放玻片4、调焦5、观察1、安放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或绸布拭擦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拭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2、对光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3、放玻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4、调焦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应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下,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5、观察对光、调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镜。观察时,还是先用低倍物镜,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只要轻轻扭转细准焦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容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的透镜。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镜能够观察清楚的标本,就不一定要换用高倍镜。观察完毕,扭转转换器,使镜头偏于两旁,降下镜筒,擦抹干净,装入镜箱。四临时装片将要观察的材料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加盖盖玻片,以备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叫做临时装片,临时装片的优点在于,新鲜材料组织不会破坏,可保持原来生活状态,同时操作简便,不受设备条件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临时装片技术,是本课程实验课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要求每个同学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临时装片技术制作临时装片时首先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注意试擦玻片动作要轻,手指用力要均匀,否则易拭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二滴清水。然后用镊子防水绵少许,放在载玻片上,再将盖玻片轻轻盖上,注意:为了不使其内有气泡,必须将盖玻片先从一侧放下,使接触到水,然后慢慢放下,如仍有气泡,可用镊子轻轻加压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