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试论学生党支部的“班号垂直设置”模式金坚强(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学生党支部的“班号垂直设置”模式是当前高校学生支部设置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模式有利于纵向联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和促进学风建设;有利于突出“全视”,减少或克服学生支部在组织发展中的速率失调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懂行”的党务工作者;还有利于促进制度建设的长效性和统一性。关键词:学生党建;支部设置;学生党员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3X(2006)11-0022-03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力量之一。学生支部设置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和探索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跨世纪高素质、高层次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完善新机制的需要;也是积极发挥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合理的设置学生支部已成为当前院(系)(特指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或系)党组织必须正视的课题。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内教育出现一定的程式化,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理论学习被动,理论学习体系散乱,理论话语古板,严肃的理论学习与组织活动被娱乐化等都不利于学生党员党性锤炼和理论提高。对党员和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忽视。个别学生党员存在“党票到手,革命到头”的错误思想和“入党前积极干,入党后松一半”的行为表现。日渐暴露入党动机不纯,模范性差,群众威信下降,从而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学生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两张皮”,存在“支部管支部,团学单干户”的现象,支部的主要工作变成组织发展工作,在思想建设上载体少作用小。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以党员身份亮相不足,导致学生对组织运作不了解,对学生的思想触动不大。学生党员发展速率失调十分明显。低年级党员少,发展慢,临到毕业前就大肆发展。发展过程缺少规划,组织程序执行不严。培养(转正)的考察材料不按期填写,临发展(转正)之前一次性突击,缺少外围调查,考察评语主观臆测、千篇一律、不痛不痒。出现学生党员增“量”降“质”的趋势。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选配存在着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教育和理论水平欠高,党务工作不专业的现象,造成支部管理风格的随意变化和核心凝聚力的随意缺失。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不含研究生支部)设置的主要原则及主要模式党章原则:是学生支部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基本的数量规范。如正式党员三人以上方能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动态原则:是由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特性决定的。随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广,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学生长年实习等新型聚集方式的出现,机动动态的设立学生党支部成为必然趋势。有效原则:以有利于履行学生支部职责,方便学生支部开展工作,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支部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党建工作和促进支部成员的成长成才为依据;以有利于减少或克服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尤其第26卷第11期2006年4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TYVol.26No.11Apr.2006Ξ收稿日期:2006-03-01作者简介:金坚强(1977-),男,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是院(系)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为依据。随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广,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等新型学生聚集方式已经出现,网络普及还带来了虚拟群体,但上述群体的支部设置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本文暂不讨论。小院(系)学生支部设置的两种模式。小院(系)的界定:按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10%计算。一般而言,学生党员在20人以下即学生总数为200人以下的院(系)称小院(系)。小院(系)专业相对单一,学生数和学生党员数相对偏少。学生支部设置模式带有较强的“附属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一般有以下两种模式:学生、教工联合支部式。这种模式由于学生基数少,或由于该院(系)专业刚刚招生,所以学生党员数就很少。遵照党章规定,正式党员少于3人,缺乏独立设置学生支部的条件。操作中往往将其与教工合成一个支部,从而带上较强的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