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VIP免费

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_第1页
1/5
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_第2页
2/5
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_第3页
3/5
论五代的花鸟画风——“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摘要: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更加成熟,画风也变装饰为写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水平大大提高。关键词:中国、五代、花鸟画花鸟画独立成科始于盛唐与中唐之际,五代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末以后,由于中原战事频繁,对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非常繁华的长安变成了“哀嚎满城”,“狐危纵横”,中原文化艺术因此失去了唐时的繁荣与中心地位,然而地处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相对的平静。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中,不少中原画家逃到蜀地,南唐由于统治阶级的喜好,也网络了不少绘画人才。同时期西蜀、南唐均设立有画院体制,对绘画人才的重视超前代,画家们可以尽情发挥各自专长,进行艺术创作,故使当时绘画得以长足发展。其中的西蜀画家基本上继承了中原地区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上成就很高。因此,从唐末到五代,西蜀、南唐的花鸟画更臻于成熟,画风也变装饰为写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水平也大大提高。此时的花鸟画在中国的绘画领域中最具特色,并能体现出鸟语花香、千姿百态、迎风带露、含苞待放、顾盼有情、莺燕展翅、蜂蝶叮花、如歌如诉的画境,当以黄笙、徐熙的花鸟作品为代表。他们作品中的画境表现使花鸟画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史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或“徐黄异体”之说。这是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与艺术追求,以及徐、黄二人及其子嗣的努力,终于形成了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画派,并代表了当时主要花鸟画派的风格,同时,亦引导着日后千余年的花鸟画发展。一、院体画派花鸟画家代表黄笙,世称“黄家富贵”黄笙幼时即随唐末入蜀的刁光胤学画花竹翎毛,兼从孙位学画,“凡所操笔,皆迫与真”,“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为时人称道。黄笙之子也善画,其中以居宝、居寀最有名,西蜀宫廷壁画屏风大都出自黄氏父子之手,他们的作品还被权贵作为礼物赠送。黄笙最擅长画花鸟,常描绘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如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画风精工富丽,形象逼真。刁光胤是开创细笔勾勒赋彩的写生画法制黄笙体制的鼻祖。黄笙绘画技艺亲承流寓蜀中的名家刁光胤、腾昌祐之指授,深悟传统技法之精要。再加上自身不断努力、师法自然,密切关注常见动植物的各种形态变化,通过悉心描绘写生,并吸收孙遇的龙水、松石画法,李昇山水,薛稷画鹤等名家长处,善画花卉、翎毛、佛道人物、山水、草虫、龙、鹤等,可谓兼善多能,但唯其花竹、鸟雀的画作最为驰名。宋代刘道淳的《圣朝名画录》卷一《人物门·妙品》云:“尤好花竹翎毛,凡所操笔,皆迫于真,大为当时所传。”又云:“黄笙凡欲挥洒,必澄思虑,故其彩绘精致,形物伟廓”。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亦云:“善画花竹翎毛……孟蜀后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驰骋,副以六鹤,蜀主命笙写六鹤于便坐之殿有唳天、警露、啄苔、舞风、疏翎、顾步等姿态,栩栩如生,甚至引得生鹤常立于画侧,故此殿遂名为六鹤殿……又画四时花鸟于八卦殿,鹰见画雉,连连擎臂,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作记。写白兔于缣素,蜀主常悬座侧。”宋代蔡京等人编撰的《宣和画谱》又云:“笙资诸家之善而兼有之,花竹师腾昌祐,鸟雀师刁光胤,山水师李昇,鹤师薛稷,龙师孙遇……所以笙画兼有众体之妙。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近笙于画得之。凡山花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莫不精绝。”又云梅尧臣有咏笙所画《白鹘图》,其略云:‘画师黄笙出西蜀,成都范君能自知。范云笙笔不敢恣,自养鹰鸇鸟观所宜。’以此知笙之用意为至,悉取生态,是岂蹈悉陈迹者哉”。另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对黄笙所做总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是指着颜色之前画有线条,且线条勾描极细,与唐画较粗犷如铁线的描法不同。当然极细的线条表现可描写更精微的形象变化,并达到更写实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易于配合赋色而调和画面的细腻表现,这正是黄笙绘画艺术的特长所在。由此,亦可谓之是汉代已有的较粗略稚拙的双勾填彩画法之更新。但这种描线纤细,易被浓颜色所覆盖,使线条反而不明显,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后来的“没骨法”。黄笙一生接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