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VIP免费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_第1页
1/7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_第2页
2/7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_第3页
3/7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参考答案【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16题【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仞”“翱翔”“蓬蒿”“栈”“勒”的书写。【命题意图】从试题选句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经典名篇名句;②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③形式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④有易错字、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考试方向】近几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都是理解性默写。其他地区卷有考查直接性默写。能力级别是识记A。【得分要点】理解性默写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使考生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注重对名句的理解式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更能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作答高考试卷中的名句名篇默写题,需要一定的识记技巧:(1)把握题目所给出的具体情景。(2)把握这种情景指代的名句。(3)保证默写的内容正确,不多字、漏字,不写错别字。直接性默写是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常规考查形式,也是高考的经典考题之一,考查考生最基本的识记能力。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1)准确把握题干要求,答出题干规定的内容。2)填写相关名句要准确,不能增删字词、写错别字等。题源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描绘出两幅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源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两句是“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峨”“巅”“堪”。题源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与“思”之间密切关系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习 参考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