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学案例――《植树问题》教学的遗憾安徽省明光市实验小学宋时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7月第1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广角》正是“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教材只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各项目标、要求制定的相对严谨的课程内容。但当教科书中的内容出现误导作用,那么,无疑对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必定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我们教师面对教材中出现的有误导倾向的内容,如不及时加以疏通和改正,必定会造成学生知识系统的残缺,甚至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就遇到这么一个问题:一、事件回放在2008年一次公开教学中,我选定的课题就是“植树问题”。教学中,我用手指与指缝的关系引入课题:师:(两根手指夹一支粉笔)现在老师出示了几根手指?(两根),手指之间有几个指缝?(1个)板书:(接着出示三根手指夹两支粉笔)师:现在老师出示了几根手指?(3根)有几个指缝?(两个)完善板书:(接下来出示4根手指、5根手指)完成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手指数与指缝数有什么关系?生:手指数比指缝数多1(指缝数+1=手指数)师:(在黑板上画出5根手指)今天是3月12日,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手指数指缝数21手指数指缝数21322手指数指缝数213243542生: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师:现在看看老师黑板上的5根手指变成了什么?(板演把5根手指变成5棵树)师:请同学们观察:手指数与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指缝数与树的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修正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接着抽象出线段图:并根据与推导出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关系: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及间隔数、间隔距离与路长的关系:间隔距离×间隔数=路长二、矛盾突现有了上述知识的铺垫,在教学第118页例2时,我便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独立解答例2,班上80%以上的同学根据提示,很自然的联想到两端是建筑,不能栽树,所以套用例1中的解法很快地就算出:60÷3=2020-1=19(棵)19×2=38(棵)但,在巡视指导时,也有小组的同学用了:方法二:60÷3=2020-1=19(棵)方法三:60÷3=2020+1=21(棵)21×2=42(棵)方法四:60÷3=2020×2=40(棵)在信息反馈时,我故意让用第二种解法的同学来叙述解题思路,自然,这些同学条理清晰地论述了:路长60米除以间隔距离3米,得到间隔数20,而题目说棵数间隔数213243542两端是房子,不能栽,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用20-1得到19棵。这时,用第一种解法的同学立即反对,并陈述理由:在小路旁栽树,路有两边每边栽19棵,所以我觉得两边应栽19×2=38棵树。(其他同学鼓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必要提示确实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然后,我故意让第三种解法的同学起来说说自己的理由。生:我们小组也同意第一种解法,但是,我们没有想到两端是房子,不能栽树,所以我们按两端都栽去计算了。(从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组同学现在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接下来,我让第四种解法的同学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我用60÷3=20先算出有几个间隔,再用20×2=40(棵)算出两边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当然,我对这种解法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在备课时我根本就没有设想到学生会用这种解法去计算,所以当该生说出这种想法时,我就按照通常的思路对他进行讲解,该生也欣然接受了。(其余环节略)三、矛盾焦点这节课看似非常成功,从课堂引入到知识展开,再到学生应用都很到位。但往往错误总是在看似完美的过程中出现的,而对于这个错误,我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只顺着教材走,而给我的“送教下乡”教学造成了一个记过无法弥补的错!接下来是集体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