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目标: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的认识和研究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秀全提纲一、概述二、《课程标准·修订稿》修改的过程与原则三、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与200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不同之处1.前言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4.课程内容5.课程总目标6.进行了内容的删减7.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进行了阐述8.实施建议四、“双基”拓展为“四基”重要意义五、对“数学双基”的重新认识六、对基本思想的认识七、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八、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中的10个核心概念的认识九、“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数学课程设计思路一、概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将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以下简称《实验稿》)中的“双基”增加到“四基”、从“两能”增加到“四能”,被认为是《修订稿》中课程目标的重大进展,甚至被人将其视作这次修订的标志之一。《修订稿》在总目标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其中,前两条被简称为获得“四基”、提高“四能”,第三条则是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概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知识的快速增长,只是强调“双基”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双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廷伸。2001年颁布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并列,并开始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提出过程性目标以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则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列为“四基”。这是对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从“双基”到“四基”是多维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数学教育的目标除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包括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把握、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此,只有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其他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基本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一、概述二、《课程标准·修订稿》修改的过程与原则在2002年到2005年初,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在国内出现了较大的争论,后来教育部就决定成立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小组。于2005年的4月20日教育部成立《标准》修订组,由14人组成。数学教授6人:史宁中(东北师大)王尚志(首都师大)张英伯(北京师大)顾沛(南开大学)柳彬(北京大学)李文林(中国科学院)数学教育教授5人:黄翔(重庆师大)马云鹏(东北师大)马复(南京师大)刘晓枚(首都师大)张丹(北京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1人:杨裕前(常州教研室)数学教师2人:张思明(北大附中)储瑞年(北师大附中)首先,修订组在全国在七个省的七个地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然后又在六个省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大家对课程标准总体来说,有70%的人认为还是不错的,而且课程改革的大方向,特别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些理念是认同的。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二、《课程标准·修订稿》修改的过程与原则课程标准修订组制定了四条修订的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要充分地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修订的任务是完善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第二,修改的基础是四年的课程标准的实验,做了四年的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调查的结果。根据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