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姓名:《26.2文化传播与文化整合》学习单任务一:从自然地理条件角度分析“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中亚物质文化交流的原因。材料一:2000多年前,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中亚的宝石、汗血马、毛皮传入中国,中国也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养蚕技术、儒家思想传到西方。——《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英]彼得·弗兰科潘著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以桑叶为主要食料,吐丝结茧。我国古代丝绸生产主要集中在江浙等东部地区。材料三: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决心实行军事改革。他认为汉人的服装,长袍大袖行动不便,对军事、生产都很不利,不如胡人(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穿皮靴,灵活方便;而且汉人打仗没有骑兵。因此,他打算向胡人学习穿着和骑马射箭,用胡服骑射来改革赵国的风俗习惯。赵武灵王以身作则,自己率先穿上胡服,带领强大的军队开边拓土,战果辉煌,成为秦国强有力的对手。材料四:汉代以来,原产于印度与非洲的棉花传入中国,其在内地许多地方种植,成为重要的纺织材料,丰富了人们的穿着。很多西域族吸取东方丝绸纺制、西方毛织技术的精华,巧妙地运用三种原料编制出更为精美的毛织品,如闻名世界的“和阗(tián)毯子”。问题1: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自选示意图(见附件彩图),从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区位条件分析我国(东亚文化圈)养蚕种桑和中亚(伊斯兰文化圈)供应毛皮的条件,填写表格。(自选示意图,进行文字说明,拍照同屏,小组代表交流)问题2:请分析材料三、材料四中文化交流的结果1/2物质文化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地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自然地理区位条件文化交流的结果(结合材料三、四)玉米风向光照温度有机物营养盐维生素微量元素赤潮赤潮生物死亡小麦水稻葡萄柑橘柠檬橄榄高山气候地中海气候意大利气候类型和农业分布示意图河流山脉风向光照温度有机物营养盐维生素微量元素赤潮赤潮生物死亡意大利地形简图小组成员姓名:任务二: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角度,为中国与意大利开展进一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提出建议。材料一:表12013年意大利主要出口货物构成(%)表22013年意大利主要第三产业出口服务收入(亿美元)材料二:意大利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语言为意大利语,信奉天主教,它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和文艺复兴的源头与中心,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是体育强国,也是足球强国。有良好的科学传统,有9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在艺术和时尚设计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材料三: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源地。气候造就本地区稻米生产文化。本区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汉语、书法、国画、儒家学说、中医药、京剧、武术等文化国粹不胜枚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出口金额排名前列的商品为1.机电产品;2.高新技术产品;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4.电话机;5.针织或钩编服装;6.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7.钢材等。问题:请结合材料,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角度,为中国与意大利开展进一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提出建议,并填写表格。地理环境中国、意大利文化交流建议物质文化交流自然地理角度经济角度精神文化交流(语言、宗教、艺术、体育、教育等角度)2/2农业原材料葡萄酒、橄榄油燃料矿物和金属工业制成品其他0.78.24.32.082.42.4旅游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政府服务及其他456.286.322.156.035.9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