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1898—1976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新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月2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受苏联政府委托致电周恩来外长: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国美苏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对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制定的背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方针是什么呢?(2)现实条件:取得民族独立,成立新中国。(1)国际环境: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内容含义(P84-85)意义(P84-85)“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取消一切特权,再考虑与一些国家建交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2、三大基本方针思考: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走什么样的外交路线,有人认为应该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一边倒?弊多利大联苏附美中间道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从目的看:巩固革命成果,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从社会性质看:新中国是社会性质国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苏联(1949.10.3)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1953年12月,周恩来同印度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谈判中提出。然后是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和平共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领土主权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友好关系。内容:材料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发表50周年的国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