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认识简单机械—杠杆(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科学史的介绍,使学生感叹人类的智慧;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引入:同学们周末有没常去逛超市?当购物车遇到障碍物,怎么才能越过?师:同学不仅有生活体验,而且讲出了一种简单机械——杠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杠杆视频:生活中的杠杆活动一:一起交流使用方法,思考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完成判断题。上图这些器具在你们肯定都见过吧!你还带了或了解生活中哪些器具呢?与你同组的同学一1、杠杆可以是一根软棒()2、杠杆不一定是直的()1、动力和阻力一定位于支点两侧()2、动力和阻力一定方向相同()3、支点一定位于杠杆上()4、动力和阻力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归纳特点:1)硬棒2)固定点3)受到力的作用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问:为什么弯的也可以作为杠杆?动画:支点让杠杆动起来,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即为支点。演示:这种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你们喜欢将这个力称之为?通常用大写的F再加一个角标,F1是动力,F2是阻力。板书:阻力F2活动二:生活中有很多杠杆。请同学们以活动一中的图片为例,说明其支点、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可画示意图),还有其他例子吗?活动三:探究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刚才我们撬动小木块,大家都感觉非常轻松。我们请班级中的大力士来参与一个实验,把长木条上的木块橇起来。——结果:撬不起来探究:杠杆能否转动跟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猜想是什么呢?如何找证据?(同时在黑板上画图画出F1F2)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并不是支点和力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就叫力臂。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画法: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就是力作用线(在黑板图上作出两个力的作用线,)连画带说通常用虚线然后过支点作垂线并标上直角符号我们把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动力臂,动力臂是哪一段?然后用大括号括起再标上相应的符号通常用l1同样,若是过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我们称它为阻力臂用括号括起,标上相应的符号l2在画力臂的过程中,若不够长,我们可以延长,若足够的话,通常省掉不画(同时擦掉阻力作用线)教师小结:我们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称为杠杆的五要素,在杠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会正确地表示它们。综合应用:超市里购物车(如图所示)。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能画出此时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吗?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能画出此时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吗?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1、提出跟这堂课中有关但又有待解决的问题。(五)、课后巩固1、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收集平时生产、生活中使用杠杆的实例,并画出示意图标出杠杆的五要素。2、“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请根据我们这堂课的的学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思考题:寻找人体的杠杆板书: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一根硬棒3.①支点“O”②动力“F1”杠杆的五要素③阻力“F2”④动力臂“l1”⑤阻力臂“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