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针刺结合组织工程学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探讨吴巧凤1,唐勇1,21成都中医药大学时间生物学实验室,成都(610075)2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成都(610044)摘要:组织工程学是目前神经修复领域的前沿学科,但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在体内往往不能满足完全修复的要求,主要原因是神经因子的缺乏、血液供应的不足;针刺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已被证明是确切的,许多研究发现,针刺在促进神经因子的分泌以及增强血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能消肿消炎、引导神经定向再生,延缓肌肉的退行性病变。利用针刺的这些优势将其与组织工程神经修复领域结合起来,有可能为神经修复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关键词:针灸,组织工程学,周围神经缺损针灸是祖国医学的无价之宝,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而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无疑将是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周围神经损伤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车祸、外伤、疾病的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或功能障碍,神经细胞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点,即神经细胞通常不分裂,即使是神经元的轴突受损,其在体内的再生也非常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大段神经缺损(缺损长度>10mm)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虽然为修复大段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其缺点是缺乏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以及丰富的血供,神经再生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进行治疗还处于试验阶段。中医中药以及针刺等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确切的疗效,利用针刺结合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有望为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1.组织工程学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组织工程学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物质与活性细胞(Schwann细胞等)结合而制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导管复合体,利用导管的桥接作用,达到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目的[1-4]。根据神经再生的生物学特性,该导管应具备以下特性:(1)神经导管为神经轴突的长入起引导作用;(2)种子细胞能形成轴突,使神经再生;(3)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它有利于神经再生的营养因子或细胞因子。以往实验多采用硅胶、聚乙烯等材料作为神经导管,但这些材料在体内不能降解,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持续的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拆除,会压迫神经甚至造成神经损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支架材料均为可降解材料,它们在体内可以随着神经轴突的生长而降解,降解产物为体内正常的代谢产物,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另一方面,由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植入,使得导管具有一定的神经诱导性,有利于神经再生。但是,导管材料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种子细胞的选择和来源都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最多的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主要包括壳聚糖[5-9]和胶原[10]等,壳聚糖是已知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含有某些有助于细胞黏附和保持细胞分化功能的信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包括药物载体,隐形眼镜等。由于壳聚糖具有类似粘多糖的结构,可以与胶原、白蛋白、凝胶混合以改善细胞接触面积和生物相容性。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是可降解的聚酯类,例如:聚乳酸(poly-lacticacid)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ec-acid)以-1-http://www.paper.edu.cn及他们的共聚物。这些材料在体内都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对细胞的黏附性,促进了神经再生。种子细胞方面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雪旺细胞[6-8],单纯的神经导管并不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但种植了雪旺细胞后,能明显的促进髓鞘的形成和轴突的再生。但有如下缺点:自体来源的雪旺细胞有限,且随着年龄增大,获取的雪旺细胞数量减少;取材不方便,对供体部位造成一定的损害,需2次手术;异体来源的雪旺细胞会发生难以避免的免疫排斥反应,影响桥接神经缺损的效果等。理想的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产品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是;取材方便;在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能适应材料和受区环境;能完全替代缺失细胞的功能。因此,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