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填空题: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P852.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是(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是(减少)。P87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4.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或条件: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5.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Px·Qx+Py·Qy=M);(2)(Mux/Px=Muy/Py=MUm)。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7.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8.在同一个无差异曲线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9.消费可能线的假设条件是(消费者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既定)。P9710.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P9811.消费者行为理论有三个暗含的基本假设,即:(消费者是具有完全理性的)、(存在着消费主权)、(消费仅仅是个人的事,与社会无关)。二.选择题:1.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萨寥尔森的“幸福方程式”,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是:(C)。A、提高欲望的同时,增加效用B、减少欲望的同时,减少效用C、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减少3.下列那种情况是边际效用(A)A、面包的消费量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满足程度从5个效用单位增加到8个效用单位,即增加了3个效用单位B、消费两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13效用单位C、消费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获得的满足程度为6。5个效用单位4.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B)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5.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A)A、总效用达到最大B、总效用降至最小C、总效用为零6.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C)A、MUx/Px〈MUy/PyB、MUx/Px〉MUy/PyC、MUx/Px=MUy/Py注意:X、Y是小X、Y并在下脚7.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50元,商品X的价格为5元,商品Y的价格为4元。假定该消费者计划购买6单位X商品和5单位Y商品,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60和30,如要得到最大效用,他应该(B)A、增加X和减少Y的购买量B、增加Y和减少X的购买量C、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量8.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5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得到最大效用应该是(C)A、20B、30C、459.无差异曲线(B)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10.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A、三条无差异曲线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C、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11.消费可能线上每一点所反映的可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是(B)A、相同的B、不同的C、在某些场合下相同12.两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消费可能线(A)A、向右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发生变动13.根据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14.消费行为本身(C)A、仅仅是个人消费问题B、仅仅是社会消费问题C、既是个人决策又是社会决策问题三.判断正误题:1.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对)2.效应就是使用价值。(错)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错)4.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对)5.当消费者从物品中所获得发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总是正的。(对)6.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