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周练十八(必修二第二单元)一、选择题1.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A.①②③④B.①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④2.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B.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原因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3.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4.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7.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8.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资源的丰富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的需求D.世界市场的形成9.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加速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10.右图是一幅反映某历史时期生产情形的图画,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明朝中后期苏杭一带的机户B.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手工作坊C.美国南部地区种植园纺织厂D.工业革命的大机械化纺织厂11.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年份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第应出口的比例1850年6%2%1860年4%6%1869年30%13%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12.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3.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A.蒸汽机B.轮船C.汽车D.电视机1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15.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与1870年相比,大大增加。以下选项中能影响1900年前后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汽车工业大发展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C.斯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16.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