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寨中学集体备课教案时间:2012年9月25日课题寻找自己的秋天课型“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主备教师段晓军参与备课教师张金平孙万祥冉忠明王建珍教学目标(一)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阅读面,丰富阅读优秀诗文的直接体验和积累,加深对于古今作家“咏物感兴寄怀”文学传统的了解。(二)通过秋游活动,在自然秋景中松弛身心,感受造化之美,捕捉自我真实体验,并与阅读积累贯通起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三)通过日记和朗诵,将活动的成果物化、外化,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关于“面对同一景物有不同的感兴及不同的表现”的体会和认识。教学重点读秋感秋教学难点写秋画秋教学准备(一)语文课任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带队参加一次秋游活动,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并把秋游的感受写成日记。(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秋诗秋词秋文以及与秋天有关的图片、音乐、绘画、视频或影片资料,然后制作成小报、幻灯片等。如果条件限制,可由教师协助提供,尽量做到内容充实丰富,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课前,教师可把学生制作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如条件许可,视频、幼灯片等可在课堂上播放。(三)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了解秋天里的节日与习俗,收集整理相关诗词。课时计划1课时课时主备人预案设计补充调整(一)激情导入碧蓝色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绿色的河流如滤过一般清明,凉凉的空气像薄荷一般清清爽爽:秋天,似乎来了,可是又好象不见踪影。去寻找秋天,在满园的绿意之下。秋天在哪儿?突然间,好似阳光迷了我的眼,恍恍惚惚看见一个金色的精灵狡黠地冲我眨眼,而后轻轻一跃,翩翩而下,除了那片婀娜的叶子,我的眼前一片空白。我似乎听到她娇媚的笑,她摇曳身姿,如最轻盈的舞娘;她低眉顺首如最娇羞的睡莲;她轻扬裙袂如同最高雅的淑女。我仿佛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落叶,那是一个奇女子,一个冶艳的世界。她,以其缤纷,成其盛大,而所有的华丽归于一声轻叹,而坠于地,那一声轻叹,让我找到了秋天的痕迹。去寻找秋天,在色彩斑斓的诗词歌赋中。颂春唱夏吟冬,秋在哪儿?我看到李后主悲凉的背影:“无语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原来,秋天在寂寞里。我看到崔莺莺不舍的目光:“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原来,秋天在那不舍之情里。我看到李清照秀眉微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原来,秋天在美丽的相思里。去寻找秋天,在紫天鹅绒般的夜空中,在星与月的合唱中寻找秋天的气息。新月如眉,洒下点点清辉,温柔无比;望月如玉,皎洁如斯,不掺一点杂质;残月如钩,勾起心中的一点惆怅。其实,秋天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寻找。她在霜染的红叶上,在她在累累的果实中,她在丰收的农民笑脸上,她在文人敏感的感叹声里……(二)畅谈秋天小组组交流秋游日记,畅谈秋游感受,推荐优秀习作,并让小作者到讲台朗诵。(三)展示秋天⑴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图片、音乐、绘画、视频或影片资料。⑵教师补充搜集到的图片、音乐、绘画、视频或影片资料。(四)漫话秋天1、漫话七夕节2、漫话中秋节3、漫话重阳节(五)吟诵秋天学生朗诵自己诗秋词秋文,尽量做到不重复,以节约课堂时间;教师与学生同台竞技,以活跃课堂气氛。(六)歌唱秋天集体歌唱与秋天有关的歌曲,把这次活动推向高潮。(七)感受秋天学生谈这次活动的感受,教师总结。(八)布置作业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字数500字左右。【相关链接】1、表现秋意的图片:(略)2、描写秋天的词语:层林尽染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大雁南飞景色宜人金秋时节秋色宜人秋风送爽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色宜人秋兰飘香秋雨绵绵秋风萧瑟春兰秋菊春花秋月春种秋收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天高云淡叠翠流金秋高气爽春去秋来3、描写秋天的诗句: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⑵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⑶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