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王崧舟谈教师成长独孤九剑第一招:实录还原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名师实录。收集了干什么?首先,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整体观照实录,抽象提炼实录,很吃功夫。然后进一步,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很累,但是非常管用。这是一种逆向修炼的过程,跟禅宗里修白骨观想法有点相似。然后再往回走,你走得进去,还得走得出来呀,不然就会走火入魔的。把理念再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所求啊!这样一个来回还原的过程,对于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就是有思想,“下得了地”——就是有技术,帮助真的是很大很大。这是剑宗,我称它为独孤九剑的第一剑。第二招:情境填空什么叫情境填空?我举个例子,我研究过于永正先生的《新型玻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一说。生: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这个学生面有难色,想坐下去。)好,到了这个地方,你就得打住了,你不能再往下看了,你要做情境填空了。假如你是于永正先生,你会怎么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境,你怎么办?你带着这样的想法看那个实录和光盘,你缺什么你补什么?这招很管用。我们来看于永正先生怎么做:师:你先别坐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我们再好好想想,我们不着急。“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我看这个就是但叫我上呢,叫我来个应急处理呢,我肯定到不了这个层次。这么一比,就比出差距来了,什么叫大师,什么是庸师。这不明摆着吗?接着看:生:(想了一会儿)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好,赶紧打住,你别看了,情境填空,你什么反应?在这里定格,你想:如果是我,你什么反应?看实录最怕无所用心、一泻千里啊!看于永正先生: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少说整整十五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孩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这就是大师级的人物啊,他怎么跟孩子进行对话的,这个就是情境填空法,可以帮助你积累大量经典而生动的“课象”,变得机智、通变、智慧。你缺什么就填什么,练个三年五载,胸中装了成百上千个经典课象,你想不成功都困难。第三招:微格解剖你可以研究候课,研究导入,研究提问,研究范读,研究导读,研究讨论对话倾听训练结课拓展,研究很多微格。你要深入,你就要研究微格。比如说诗意语文吧,有人说诗意语文太玄,我怎么看呢?第一,我觉得玄没有什么不好,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众妙之门啊,有什么不好?我们有些老师的课不能抓住学生的心,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我看就跟他们不会冥思、不会玄想有关系。第二,诗意语文其实并不玄,诗意语文有很多实打实的招,只是你看不出来罢了。比如,诗意语文的课的复沓,就是很管用的一招。你的复沓技术一用,你的场就出来了。有些技术很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不捅破你不知道,一捅破,哦,原来如此。但是你千万不要把简单当臭蛋啊。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光是针对学生的朗读,你就可以选择许多个角度,比如:朗读状态、朗读方法、朗读质量、朗读内容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现场氛围、思想认知、文化背景、学习要求、动态变化等等。这里面大有学问。第四招:课感积淀学音乐的人要有乐感,学美术要有美感,打球要有球感,学语文要有语感,上课要有课感。我觉得,课感应该是剑宗修炼的最高境界。什么是课感呢?就是你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你能不假思索的地、迅速地、果断作出反应,而且这样反应是高效的,是巧妙的。举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