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济源市沁园中学赵水平教学目标:1、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建筑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3、学习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组美丽多彩的苏州园林图片,并配乐《姑苏行》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之美,苏州有园林之胜,苏州地处江南,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文人巧匠聚集,修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园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享誉世界,现存的园林从距今四五百年到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多少处,至今尚无确切的统计,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今天让我们踏着叶圣陶老先生用文字铺成的小径去欣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名绍钧。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本文原是叶圣陶先生应一家出版社准备出版的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言,略有删节。“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三、扫除字词障碍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蔓延()着眼()蔷薇()斟酌()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别具匠心俯仰生姿四、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地方入手呢?教师明确: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五、抓住对象明特征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的?六、理清结构明顺序布局图画配合主映衬︱层次︱逻辑构图︳图案次色彩总——-—分1六、找出方法明作用: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把事理阐述明白,就要采取相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打比方: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举例子: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使文章丰满。作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摹状貌: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学生在书中批注并运用"第__段_______一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的句式进行展示。七拓展延伸: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以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学校。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位于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除《中国石拱桥》外,这是学生正式接触的第二篇说明文。说明文教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及教材内容、单元要求,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为:学习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教学活动围绕目标来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图片和音乐的欣赏中初步感受苏州园林如画的特点;二、作者及写作缘由简介;三、阅读课文,明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四、再读课文标出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并明确说明方法的作用。最后在教学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校园,要求抓住学校的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整个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阅读、批注、交流、练笔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则在关键处、疑难处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仍不够多样灵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