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和乌鸦》教师:牛芸洁单位:临汾市幼儿园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生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意义有利于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机智的面对、辨别善恶,对自我保护有一定的作用。我利用课件、头饰等直观的教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从而从故事中得到启发。示范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来说,教师的示范是幼儿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就要坚持教师示范与幼儿练习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2.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爱听好听的话。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难点: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提问法、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操作法、支持鼓励法等方法开展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通道参与法、讨论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以下准备:1、《狐狸和乌鸦》课件,《郊游》(音乐),2、狐狸和乌鸦的头饰。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和难点,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创造情景,引出故事主题—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集体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结束部分。教案:《狐狸和乌鸦》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2.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爱听好听的话。活动准备:《狐狸和乌鸦》课件、音乐《去郊游》、头饰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导入:“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放音乐《郊游》。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PPT课件讲述故事,幼儿欣赏。2.教师提问:“故事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狐狸吃到乌鸦的肉了吗”它是怎么吃到的?”幼儿回答三、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狐狸和乌鸦的对话。(1)第一次: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啊!乌鸦没有回答。(2)第二次:狐狸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3)第三次: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羽毛真漂亮,孔雀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你唱歌,你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了起来。哇……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了下来……(4)引导幼儿说出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小朋友们,狐狸为了得到肉,对乌鸦说了几次话?都说了些什么?”“狐狸为什么要对乌鸦说这些话呢?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乌鸦是怎么上当的呢?”幼儿回答,教师小结。(5)情境表演。教师与孩子分角色,男孩与女孩分角色,请几名幼儿分角色表演,熟悉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四、结束部分。1.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什么?那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幼儿说)2.引导幼儿继续猜想:乌鸦丢掉肉的第二天又找到了一块更大更香的肉,狐狸闻到了,又来到了树下,小朋友们猜猜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或画下来,下次讲给老师和小伙伴们听,好吗?课后反思:《狐狸和乌鸦》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发展层层递进,到最后有一个并不是孩子们满意的结果,从而也让孩子们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活动中老师借助夸张的语气和表情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