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1、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生活再现,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我们一起去超市找数学。(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同桌轮流说一说。二、新授教学,掌握规则。1、结合情景,初步感受综合算式:(1)问题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小军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根据他的问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完整地说一说题意吗?(2)核心问题: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从问题想起,分析一下数量关系吗?出示板书: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多少元?(3)尝试列示解答,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板书:你是先算什么的?(相机划线)强调:三种写法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再把3本笔记本的总价与1个书包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用去多少元。(4)说明:像这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了一个算式,我们称之为综合算式。在这里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我们都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5)读一读我们还可以通过更规范的读,读出这个顺序,仔细听:5乘3的积,加20,和是多少?谁来试一试。(两个人后开火车)15×3=15(元)15+20=35(元)5×3+2020+5×3谁来读20+5×3(20加5乘3的积,和是多少?)(两生后齐说)(6)教学递等式这样的综合算式,如果横着写计算过程,算式就太长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书写格式,先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老师写,比谁观察地最仔细。(出示格子卡纸)这就像我们的作业本,开头空一点写出综合算式,再把等号搬到下一行,稍左的位置,我们可以紧靠格子线,用尺划出等号。先算5×3的积,再把还没算的+20照抄,继续算,等号上下对齐。看明白了吗?这种格式叫递等式。递等式和我们以前的写法有哪些不同?(强调等号在左,上下对齐)(7)学生尝试:咱们也来练一练,作业纸打开,第一题,用递等式完成计算。好了再试一试第二个综合算式的计算。点拨:第一步先算乘,20就先照抄。(8)小结: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也起到了检验的作用。我们一起读出答句。(出示答句,读一读。)2、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运算顺序。(1)回顾反思:在解决小军的问题时,我们列出了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计算时一个先算前面,另一个先算后面。这运算顺序到底是怎么的?(看课件)(2)观察发现:在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3、再次尝试,综合列式解答。(1)谈话:我们再来看一下小晴找到了什么数学问题?(2)问题出示:要求“应找回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3)尝试列综合算式:50—15×2学生汇报时追问:50表示(),15×2表示(),根据数量关系,也要先算(),再算()。(4)读一读:谁能读出这个算式要先算乘,再算减。50减15乘2的积,差是多少?(两生尝试后读给同桌听)(5)学生用递等式算一算,独立尝试后交流:一生板书辨析:(课件出示三种,辨析后将后两种删去)交流后学生自我调整。(6)完成答句。(7)买2盒水彩笔的价钱比1个讲义夹多多少元?独立列式并解答,以学生作品校对。25×3+20=15+20=35(元)20+5×3=20+15=35(元)50-15×2=50-30=20(元)50-15×2=30=2050-15×2=30-50=204、再次比较,掌握本课重点:仔细观察5×3+20,50—15×2,20+5×3,15×2-7这4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同桌讨论后交流)引导发现:这4个算式,在计算时,我们都要先算乘法。都是用递等式计算。揭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遇到了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