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励志,成就学生独有的精彩青岛十七中青岛十七中建于1954年,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也是一所被青岛市民赞誉、学生向往的山东省重点中学、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据自身传统优势和未来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育人,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努力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确立了“求真、向善、尚美”的办学理念,把“真、善、美”作为育人的追求。学校把“感恩、责任、励志”作为教育主线,以“育德励志”为德育品牌,把“生涯规划”和“自主管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两翼,体现在教育的全程,落脚于工作的每个方面。本学年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平安和谐校园”“青岛最具社会满意度十大名校”“青岛书香校园”等称号,国家“十一五”课题“以美育人,求真求善”顺利结题并被评为良好等级,“生涯规划项目”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教育体制创新奖,“育德励志”品牌被评为“青岛市第三批十佳德育品牌”。学校“北斗诗社”、辩论社均获得青岛市十佳明星社团称号,民乐团、话剧社的作品均获青岛市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电影社团拍摄的两部作品均获中学生电影节银奖。一、营造和谐相悦的人文环境学校倡导师生相悦的人际氛围,以达到“学生阳光、教师幸福、学校温馨”目标,通过读书、论坛、研修等途径,更新教育观念。承认每个孩子秉性、天赋、特长的差异,尊重每个不同生命个体的特征,学校积极努力做到:“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可爱”、“让每个老师成为学生喜爱的偶像”。贯穿全学年的“感动校园人物(学生)”、“学生喜爱的教师”、“教师月度人物”等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制作“魅力老师漫画”手抄报,教师为学生书写“成长寄语”,在广场、楼道、教室设立宣传橱窗,表彰学生在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的好人好事,让师生随处接受多姿多彩的教育信息,时时与正能量碰撞,消除单以成绩论优劣的误区,夯实师生悦纳的情感基础,指向学生的个体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官方微博、家长QQ群、向家长推介图书、家长育子交流会、编辑家委会特刊《沃土报》等,使家长全面看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差异,正确定位孩子的需要和幸福,以平和的心态参与、配合学生教育,为学生成长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学校设立“道德模范广场”、“感动中国人物大道”、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不仅是弘扬社会主旋律,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实社会。学校利用王文心获得“青岛市美德少年”提名奖将所得奖金购买书籍赠送给学校这一契机,设立了“文心奖”和“文心书架”,在全校更加鲜明的树立目标激励的德育理念。貌似“软”的措施和教育“外围”的工作,实则是让教育人的视角聚焦人性的本真、崇尚人格的美好,让教师、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校园里享受到学校生活的阳光,释放活力、舒展生命。二、创造“育德励志”的德育品牌1学校把“立德树人”的大目标细化为“育德励志”,这是学校教育的品牌,也是实施教育的途径。“德”是品格的范畴,是学生生命的底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基础和统领的作用,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品格、志趣、动力的形成,是“知、行、情、意、行”的过程,它首先是通过知晓而冲击学生内心,通过行为体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其内心的接纳,才能有其行为的自觉,产生情感的冲动,再经过反复体验、认知,形成稳定的品格和行为自觉。因此,学校强调“育德励志”,就是淡化学校和教师作为施教者、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和行为,以学生主动地内在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谋划工作,优化教育过程和工作艺术,尽多的让学生活动参与、情感体验、校正升华,激发个体自身向善向美、主动成长的愿望,在润物无声中循着教育的目标和各自的个性正向成长。三、打造多元活泼的校园生活校园活动是学生故事里记忆最为深刻的,体育节上矫健的英姿、艺术节上优美的舞姿、读书节上激昂的诵读、科技节上思维的比拼等等,都是学生成长中的宝贵财富。1.举办班主任节,打造师生和谐的文化盛宴学校举办首届“班主任节”,活动为期一个月。校园吉尼斯活动中,学生别出心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