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灵,让学生的个性飞扬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施国香邮编212125传统的思品教学中往往割裂了人的各种心理因素,教育内容常与学生需要脱节,学生的个性往往“溶化”于集体之中,致使“人”的教育流为“物”的训练。其实,当一个儿童遭遇到生活中某个事件、某个人时,他不仅在感知认知: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什么人?同时也会产生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随之而萌发相应的情意、态度,然后是一定的行为,这就是儿童的特质和品格,就是个性。要把一个人当作一个“人”,把一个人教育得更像一个真正的“人”,让学生的个性飞扬,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人性教育观,必须把握并追求思品教育的本性、人性与灵性,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回归学习的主体,回归儿童的生命世界和心灵世界。一、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营造学生个性飞扬的氛围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感性、有理性、有灵性的人。他们有着各自的快乐、痛苦、羞愧、恐惧,有着失败感和胜利感,有着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和特点,如果不从这种需要和特点出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的。因此,在思品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学生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来认识他,接纳他,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个性飞扬的氛围,开辟个性成长发展的道路,而不是要学1生合我之意,为我所用。要引导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筋的生活。让儿童能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现场观察、讨论辨别等方式去寻求正确的价值观。二、挖掘儿童生活资源,让个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课程不应只是“文本课程”,而更应是“体验课程”,课程应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思品教育必须破除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变狭隘的封闭式教育为开放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学校资源和儿童生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和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使活动内容适应儿童生活经验,满足儿童兴趣,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让每个儿童健全的个性在自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例如,课间,我无意中发现好些一年级新生直接穿过教室前一排没有栅栏的毛杜鹃花圃,有的学生在花圃周围嬉戏打闹,跌倒在花圃里,结果毛杜鹃技折花落,这群孩子却毫不在意;有些活泼的小女生见到以前幼儿园里没有的花更是情有独钟,伸手便摘,旁若无人。儿童的这些举动,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同时也唤起了我强烈的课程意2识并生成了活动主题——“我与花儿说句悄悄话”。这样的生活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发展的机会,它充满着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探究的冲动,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更好地得到培养。三、活化思品教材,唤醒学生的个性意识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让思品教材的固有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熠熠生辉,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书本的语言符号世界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打通,将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融合,使思品课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生命对话与情智交流,在平等对话中实现人性教育。请看这段对话:生A:“小喇叭花,我上次摘了你两片花瓣,你还疼吗?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生B:“杜鹃花妹妹,我弄断了你的小手,我很难过,以后我一定要好好保护你。”生C:“大理菊,上次我看到曹原把你摘走,你一定很伤心吧,我也很伤心。”生D:“桂花姐姐,我看见一个大人把你采下来,可能想把你插在花瓶里,你离开了妈妈,是不是很害怕?”……在这儿我用实践、体验、感悟的方式,引导一年级新生在花圃旁3与花儿说“悄悄话”,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