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金课”建设方案课程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堂革命”,深入开展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金课”建设带动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基本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协调发展原则。把“工匠培养”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辐射示范原则。充分发挥“金课”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三、“金课”体系“金课”来源于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我校的“金课”体系是指职业教育类型下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金课”体系共分三个层级:第一级:优质课程。优质课程是指能够支撑专业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由二级院部评定。第二级:改革创新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是指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有完善的课程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改革和实施,能够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转变,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由学校评定。第三级:“金课”。“金课”是指在改革创新课程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具备一流的课程团队、一流的课程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课程资源、一流的课程管理等特点的课程,由学校评定。“金课”体系涵盖学校所有课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实践实习课。四、建设目标第一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第二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第三批:金课?门,改革创新课?门。五、建设内容1.建设课程团队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金课”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金课”课程团队要求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课程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中知识、技能、素养的教学要求,专业类“金课”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100%。开展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金课”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2.建设课程体系以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金课”的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技术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打破学科界限,理顺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在弥补课程间“真空地带”的同时,还要消除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3.重构课程内容“金课”的课程内容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重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