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汇编(湖南专版)2016年中考一、【2016年中考湖南常德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山门圮.于河()(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案】19.(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20.(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21.众/服为确论。22.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2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之”用法的掌握。(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指代人、事、物,一般作宾语。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2.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些,此。(二)助词。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6.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三)动词,往,到⋯⋯去。本题都是代词,结合上下文指出指代内容即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如”“果”等。【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中可知: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2016年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优孟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