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高效理念构建有效课堂一、高效课堂的概念高效定义: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德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课堂,是指那些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指向,以灌输为手段,眼中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但高效课堂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概念,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基本的描述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的轻松,教的愉快,考的满意。总之,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高效课堂的课堂内涵:1.高效课堂具有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使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思想冲撞思想、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2.从教学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即实现学习的三步: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最后抵达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因此,高效课堂是在追求“四维目标”,即超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上升到通达智慧的层面。13.高效课堂把新课改主张“六字箴言”“自主、合作、探究”加以行动阐述并予以发展,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实化为“自学、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阐释为“独学、对学、群学”。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对此的理解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4.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最大的任务是“认识学生”,教育就是从学生出发,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有两大天性:好奇心、展示欲,教育就是设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唯有认识学生才能发展学生。5.高效课堂在“人本”框架下建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在教学关系上,主张“学本”,在师生关系上主张“生本”。高效课堂的“三个本”支撑起自己的“教育学”。“学本”,即教服务于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变“教中心”为“学中心”;“生本”,即按照学生学习、认识和成长的规律,把“学生的”原原本本地交付学生,呵护学生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