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唐颖仪【摘要】随着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表现性评价方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以标准化测验为代表的传统评价方式的缺陷。在德育课堂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综合考查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传统评价方式一起使用,才能更全面评价学生,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新课改课堂教学应用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在现行的教学活动中,以标准化测验为代表的传统评价方式依然盛行。随着中职德育课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在参与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2.评价维度单一,偏重记忆性内容的考察,答案唯一,不利于多维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3.与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协调。4.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扩展和应用。5.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评价方式的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中职德育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去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缺陷,表现性评价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一、表现性评价概述表现性评价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斯蒂金斯(Stiggins)把表现性评价定义为:“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评价任务具有价值、挑战性,能联系现实生活,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3)要求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4)事先确定评定学生任务表现的规则和标准,采取人工评分、人工评判而不是机器评分。二、表现性评价在中职德育课的有效运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将原来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经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4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本轮课程改革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重了职业生涯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几点思考。(一)根据学情确定评价任务,确保任务的可操作性。学生在评价任务中的成功表现都是以有关的知识为基础,以临场的各种操作技能为外部表现,并体现了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而,教师在确定评价任务时很容易走入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误区,以致评价任务脱离学生实际,失去任务设置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设计创意营销方案”的活动任务。在理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重点分析学生的学情。作为一名刚踏入职校的职一“新兵”,对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的认识只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对将来就业途径的选择感到迷惘,对将来成功就业没有信心。但与此同时,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拥有对事物锐利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前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创意营销方案”的活动任务就这样确定下来了。全班分成了七个小组,其中,四个小组为创意营销小组,负责设计和展示营销方案,内容、形式自定;另外三个小组则担任评委,负责从四个营销小组中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一组。要完成这个创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