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与伏笔课例名称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铺垫与伏笔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初三学生课时一课时执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1.“铺垫与伏笔”的地位:本节课所讲的“铺垫”与“伏笔”属于表现手法,而对于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纲是这样要求的:21.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对学生的考查要求在“运用”的层次上。2.课程认知:本课的设计事例从初中课文中学选取,通过复习和分析,使学生在熟悉的文字中获得感悟,再给予学生规范的定义,进而掌握规律。同时设计相似题型让学生及时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伏笔、铺垫的含义、特征和区别。2.能在具体文段中找出伏笔和铺垫。3.能简要分析伏笔、铺垫在文段中的作用,并按照方法解题。三、学情分析1.测试水平分析:课前把此次复习课的测试的散文阅读题《青涩的谎言》发给学生训练,其中第二题涉及到考纲第20点: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这道题的得分较低,平均分为1.43分,被测试的两个班没有一个的满分4分。从得分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一考点的掌握处于较低的水品。2.学生存在问题:a.对表现手法的概念有12.4%的同学是不清楚的,甚至是不知道的。b.有70.4%的同学对于“铺垫”和“伏笔”的概念不清,导致不能准确说出它的作用。c.有84.7%的同学没有掌握这一类题的答题格式。3.学生意愿:测试完后,问卷调查98%的同学希望马上掌握这种解题方法。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启发式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方法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做测试题,了解自身情况。2.教师准备:a.做好习题分析,根据实情,结合中考考纲要求做好PPT。b.选好散文,准备好原创练习。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测试分析导入(A、得分情况B、存在问题)二、引出课题、投石问路前几天我们测试了一篇阅读《青涩的谎言》,大家还记得吧!究竟大家写的如何呢?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关于这次阅读的分析!A、得分情况算完大家的得分情况,我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究竟是什么情况,特别是第二题,才得了1.43分!一定是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精心选出了几张有代表性的试卷试卷,咱们一起来找找问题。B、存在问题小结:由此可见,同学们对“表现手法”这一类的A、看图表,了解测试情况,进行反思。B、根据学生事例,找出问题用图表形式的直观表现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自身情况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三、展示教学目标四、知晓考点、百战不殆五、中考真题再现六、课文实例、唤起回忆题掌握的不好,特别是“铺垫”和“伏笔”,无独有偶!这两种手法常常在中考中出现,容易混淆。近期我们开始对此类题型进行专题复习。本节课我们就对伏笔和铺垫进行辨析。1.了解伏笔、铺垫的含义、特征和区别。2.能在具体文段中找出伏笔和铺垫。3.能简要分析伏笔、铺垫在文段中的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要求:20.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摆明,在“能力层次”上,需要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展示历届广东省中考中考查“铺垫与伏笔”的试题。读和思考了解和思考学生细读并思考,勾起回忆,进行对比。听和理解明确本节课所讲的目标及内容,让学生明确考点。了解和认识,本类题目在考纲中的地位和能力要求。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课文入手,帮助理解,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七、知识储备、有备无患(图表一)八、掌握钥匙、临渊垂钓(图表二)九、实战演练、分享提高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好好讲讲题目怎么做,我相信讲完之后,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刚刚我说过,大家写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概念不清,老师这有一对例子,我们来好好看看里面的文字。展示课文《孔乙己》(铺垫)、《走一步,再走一步》(伏笔)。1.在理解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展示关于“铺垫”与“伏笔”的概念,加深印象。2.列出图表,列举出两种手法的“简析”和“特点”。1.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两种手法的具体作用。2.根据不同的作用,举出理解和识记按照所给阅读,回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