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违、妄、执”,能正确书写12个字,根据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读写、理解“宣布、固执”等词语。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交流读后感受。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个性化备课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1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3、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完成目标二】1、指名说,师生评定。2、各种读,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齐读声音洪亮,师生共正音。【评价目标二】环节二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活动2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流利。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1、自读读准字音。2、用喜欢的方式划出最受启发的句子。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统计,师生评议。【评价目标三】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完成目标三】环节三巩固生字词活动31、指名读生字词,自主记忆字形。。2、指名说重点词的意思3、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4、抄写生词。【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正确书写,同桌互订,教师统计。【评价目标一】环节四布置作业活动41、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将生字词抄写在练习本上,抄写2遍。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和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3、说说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教学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个性化备课环节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活动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同桌互批互改,教师统计正确率。环节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活动2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完成目标一】1、指名说。2、自由读课文。2、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评价目标一】环节三交流感悟活动31、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2、小组交流。1、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2、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名说。3、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①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