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途径浅探【内容摘要】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充分考虑与结合低年级学生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走一条逐步培养、逐步拓展、逐步提升的提升之路。【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他们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兴趣热点广泛、兴趣持续性弱等特点,以及初入规范性学习阶段,之前未接受系统性、规范性教学,而使很多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存在很大难度。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阅读能力提高应遵循的原则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应遵循一条总原则即循序渐进原则。之所以强调这个原则,主要考虑是切实尊重低年级学生自身生理特点及成长规律,以防过度增加低年级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必须牢记《拔苗助长》寓言,时刻遵循“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循序渐进原则,制定科学的阅读能力训练计划,使整个阅读能力训练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同时,我们还应遵循“兴趣第一”原则。这条原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不宜强行根据课程要求或教学目标要求“野蛮”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如何如何,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基础上,以引导为主要手段,逐步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阅读上来。这条的遵守,也是我们人文精神的一个体现。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的阅读能力训练要首先基于阅读兴趣的培养上,即首先培养阅读兴趣而不是阅读能力的简单训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能力训练只能是“强扭的瓜”,不仅效果不会很明显,而且极有可能适得其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二、制定科学的阅读能力训练计划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这个科学的训练计划,应包含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渐进性原则。计划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设计。如我们不妨首先从简单的课外童话故事开始,通过童话故事的吸引力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逐步引入教深层次的情景故事阅读,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等等。二是连贯性原则。计划要系统、完整并有严格的执行要求,不能随意做出改动或调整,以保证整个计划的持续性和连贯性。虽然“计划不如变化快”,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努力避免变化的发生。三是讲解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尤其是集中性的阅读期间,我们可以穿插地进行一些如何阅读的技巧讲解,但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必须考虑把阅读与写作紧密集合的方式。即,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某个故事后进行模仿式写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的成就感。三、阅读能力训练实施要求及方法如何开展阅读能力训练是整个阅读能力提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必须重点解决的课题。总结同行经验及个人教学经历,以下几种训练方式也许可以和大家交流。一是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往往很多教师喜欢从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完成角度出发,喜欢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教材课文的阅读。这种方式既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也不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特点,因此阅读效果必然不佳。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去根据个人喜好能能力,多读课外书籍,并建议家长多选短小、故事性强的童话类书籍。要鼓励学生多读“乱七八糟”的“闲书”,首先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二是所选书籍中的生字、生词不能过多。过多的生字、生词既会制约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又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降低,所以所选书籍一定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尤其切忌强行让学生去阅读一些理解能力要求高、文字丰富的“大部头”。这一点尤其要和家长沟通好、讲清楚,因为很多家长内心始终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在这种思想刺激下喜欢给孩子买一些艰涩难懂的书籍,然后强迫孩子去阅读。三是积极开展每周一读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群聚性强生理特点,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性的阅读活动。各班级应建立一个图书柜,并确保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