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血糖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及过程。2.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3.学会尿糖检测的方法。1.能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归纳血糖调节的过程。2.通过对“血糖调节过程”的学习,体会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3.通过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及常见症状的了解”,让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高社会责任感。1.血糖调节过程(1)血糖的含义: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mmol/L。②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低于7.8mmol/L。(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①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器官。②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③调节因素——激素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b.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c.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4)血糖调节的过程(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2.血糖代谢失调(1)危害: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7.0_mmol/L。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h后血糖浓度≥11.1_mmol/L。(3)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因(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3.尿糖的测定方法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mL+斐林试剂2mL――→蓝色―――→砖红色沉淀。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mL+斐林试剂2mL――→蓝色―――→无变化。(1)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提示: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提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提示:拮抗作用。(4)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强。(×)提示:利用糖的能力弱。血糖平衡的调节[问题探究]1.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2.给小白鼠注射某种激素后,小白鼠出现了昏迷现象,这种激素很可能是哪一种?要想快速缓解该症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提示:这种激素是胰岛素。可以注射葡萄糖缓解。[讲解归纳]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特别提醒:1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2通常情况下,肝糖原对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而肌糖原不能作为血糖的直接来源。3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肝脏中。2.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调节血糖的激素及其相互关系:(1)激素(2)相互关系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3)肝脏: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原,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转移到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C[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达到正常值,而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所以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原,其后是脂肪;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获得。]2.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