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一、课程标准: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二、知识与能力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三、过程与方法1、结合书本知识了解新政推行的背景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具体史实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提前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五、教学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六、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七、教学过程与策略设计师:(导入)20世纪20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美国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甚至出现了有的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上去卖,却发现自己出售的农产品价值不及运费的现象,美国人民处于一片绝望之中,在此情况下美国该如何应对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什么,我将把同学们分为三个学习兴趣小组,并请其中一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推举代表来回答该问题,该代表最多可求助本组成员1次,另外两小组的同学负责评委工作。评分标准:根据书本及微课进行学习1、知识点回答无遗漏可获得50分,有遗漏按比例扣分;2、分析自己所说知识点,评述清晰完善可获得40分,有遗漏或不完善按比例扣分;3、形象分:标准:自信,声音洪亮,语言表达优美等,示情况得分。评委评分时注意事项:1、从小组中推举评委,成为评委后在评分期间可从组员中选一人为助手;2、给出得分后必须说明给出分数理由,选手出现什么失误导致扣分;3、理由不充分不扣分生:(小组成果展示)1、经济上: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2.政治上: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3.人民要求:全国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4.个人因素: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并从这四个方面做出解释。(举例说明)生:(评价)其他两组成员对该展示进行评价。师:(总结、过渡)适当补充,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在上述因素下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了“新政”,总体来说我们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2)、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改革。三个方面(3R):(1)、救济(Relief);(2)、复兴(Recovery);(3)、改革(Reform);四个项目。但具体是哪四个项目呢?这些项目又带来什么影响呢?另一小组推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生:(小组成果展示)展示罗斯福新政内容,并回顾17课内容解析为什么要实行这四个项目,又带来什么影响?整顿银行;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核心);推行社会福利。生:(评价)其他两组成员对该展示进行评价。师:(总结、过渡)适当补充,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并提问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实质是什么呢?最后一小组成果展示生:(讲解)1、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2、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评价)其他两组成员对该展示进行评价。(师生)八、探究学习总结:在罗斯福的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因为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这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但是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它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