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届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提纲答案VIP免费

2009届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提纲答案_第1页
1/19
2009届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提纲答案_第2页
2/19
2009届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提纲答案_第3页
3/19
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提纲班级姓名座号第七单元知识要点26、强项令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字尉宗。2、“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二、字词注音。范晔yè圉yǔ骖cān乘shèng箠chuí楹yíng敕chì栗lì枹fú斛hú绶shòu三、通假字。臧亡匿死:“臧”,通“藏”,隐藏。四、古今异义。1、妻子对哭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2、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特例征召。今义:事物特点的标志。3、使宣叩头谢主古义:谢罪,认错。今义:感谢。4、文叔为白衣时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白色的衣服。5、由是搏击豪强古义:捕捉,打击。今义:奋力出击。6、宣两手据地古义:按,撑。今义:根据。五、一词多义。1、被唯见布被覆尸(名词,被子)流血被面(动词,盖住)2、数大言数主之失(列举)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数目)3、因因匿主家(因为)因格杀之(接着,于是)4、行威不能行一令乎(施行,施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行走)5、令后特征为洛阳令(县令)帝令小黄门持之(命令)6、临召遣使者临视(察看)临溪而渔(靠近)10、强强使顿之(强迫)7、乃乃驻车叩马(于是,就)死乃知之(才)8、以以刀画地/以奴骖乘(用)宣悉以班诸吏(把)将何以理天下(凭借)葬以大夫礼(按照)以宣尝为二千石(因为)9、之因格杀之(代词,指家奴)歌之曰(代词,他,指董宣)强使顿之(无实义,凑足音节)大言数主之失(结构助词,的)11、谢叩头谢主(认错)使人称谢(告知)使君谢罗敷(请问)强项令(硬)六、词类活用。1、臣不需箠: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臧亡匿死: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犯,死刑犯。3、枹鼓不鸣董少平:枹,名词用作动词,用鼓槌打。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4、大言数主之失:动词用作名词,过失。六、特殊句式。1、倒装句。(1)欲何言?(宾语前置,“欲言何”的倒装)翻译:(你)想要说什么?(2)将何以理天下乎?(宾语前置,“何以”是“以何”的倒装)翻译:将拿什么治理天下?2、判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也”表判断)翻译: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地人。3、省略句。宣悉以班诸吏。(即“宣悉以(之)班诸吏”)翻译:董宣把赏钱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七、重点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宣从此搏击豪强。尾声:董宣死后,光武帝方知董宣的廉洁。2、董宣依法严惩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表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品质。3、当公主回宫告状,龙颜大怒,董宣说:“陛下……何以理天下乎?”这表明了董宣的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4、“使宣叩头谢主……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里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董宣的据理力争、宁死不屈的性格。5、“由是搏击豪强……鼓不鸣董少平。”这是属于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6、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是大怒,欲箠杀之,后来是重赏董宣。7、本文第一段记叙了董宣执法的故事,那么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加中贫困的境状是否离题?为什么?答:不离题。第一段是正面写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第二段是侧面描写,表现了他的廉洁奉公,使董宣这一形象更加丰满。8、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9、董宣把三十万钱全部分给部下,说明了董宣不贪财,不邀功,善于团结下属。10、光武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的原因是:(用文中语言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终不肯俯27、包拯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脱脱,元代史学家。2、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著有《包孝肃奏议》。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09届七年级(下)第七单元提纲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