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教学内容:《散步》二.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3、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三.教学难点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2、理解重点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是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2、散步途中遇到了什么情况?走大路还是走小路遇到了分歧。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4、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我”:孝顺善良,敬老爱小“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二、研读赏析1、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里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很显然,不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蕴含对生命的珍爱。第四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第七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2、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3、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略4、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5、“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而且“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三、教师小结: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心去孝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