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目标导航】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2.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3.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课时导学】◇日积月累1.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4.词语积累炫耀分外呈报滑稽无双称职头衔不可救药骇人听闻御聘随声附和◇知识点拨1。内容结构全文共36节,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引子,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一个爱虚荣、喜爱新衣成癖的皇帝,为下文作铺垫。第二部分:第2—4节,故事的开端,写“骗子”做新装。第三部分:第5—22节,故事的发展,写群臣看新装。第四部分:第23—32节,故事的高潮,写皇帝“穿”新装游行。第五部分:第33—36节,故事的结局,写小孩揭穿新装的骗局。2.写作亮点(1)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从整体构思上说,骗子骗局的设计,皇帝及大臣官员乃至百姓的上当受骗,最后演出了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就体现了极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从局部看,也是如此。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说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是一种极端夸张的手法。写骗子大胆而乖巧的骗局,写他们如何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如何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如何用大剪刀在空中裁剪……都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像力。我们在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2)从多角度、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个角度进行刻画。同时针对性不同人物,注意了写法的不同,避免了手法的单调。对于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作者运用不同的方式不断重复地加以叙述,做到重点突出,牢牢地抓住儿童的兴趣。这篇童话中,凡属重要的情节和细节,诸如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况,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等,作者都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地加以叙述和描绘。这种成年人可能会感到“啰嗦”的描述方式却正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是在娓娓而谈,清楚明白,引人入胜。◇疑难探究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好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在骗局中揭露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的自欺欺人的恶行。2.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