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小学生“不良读书习惯的纠正”的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赵凌男五年级,他在班级里是一个极不爱读书的孩子,一提起读书,他的两眼就黯然失色,课堂上,总爱摆弄小玩意,课桌就是百货摊,老师的讲课就是她的背景音乐,只要老师一开始讲课,她就开始摆弄,实在不耐烦就和同位说话,或者打扰前后位。他的注意力很少放在读书上,经常以上厕所为借口,溜出教室。凡是老师要求有关读书的任务,他一定不完成,一个学期各科读写背的作业不完成已是家常便饭,考试成绩均为超过2-30分,据了解,在家里最多看一下漫画书,大部分时间就是看动画片。面对这样一个极不爱读书的孩子,非常具有典型性,我决定把她确定为研究对象。二、原因分析(一)、自身因素由于赵凌从小就没怎么接触过图画书,一入学,所学的生字掌握不牢固,学过的大部分字都不认识,读书就比较吃力,他自我管理能力差,又不求进取,读书就成了他的心理压力,渐渐形成了抵触、畏难情绪,于是就会采取种种理由逃避读书行为。(二)、家庭因素赵凌生下来就天生有生理毛病,他的父母觉得很是对不起孩子,待他特别有爱心又严格,赵凌长期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更是对孩子溺爱、骄纵。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极其放纵自己的行为,助长了她他的不良习惯。(三)、学校因素由于有时不当的教育措施使她陷入恶性循环中。有的老师不了解他的情况,面对全班的教育,疏忽了对他的个别教育,看到问题,只是严格批评,惩罚,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赵凌发现不完成作业、不读书,结果老师也拿她没办法,于是更视读书为儿戏。行为更加恶劣。三、疏导方法(一)、确定跟踪研究方案对赵凌当前的典型状况,我们决定进行跟踪研究,并制定方案。首先每天都要根据他的随机情况认真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让教育围绕如何让他喜欢读书展开,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另外创设氛围对他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强化训练,督促她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二)、辅导经过1、让儿童诗走进心灵让儿童诗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是在读书习惯课题的研究中令老师满意的决策,儿童诗贴近孩子的心灵,语言简洁,适合读背。老师首先让自己走进儿童诗,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喜爱儿童诗,让儿童诗感染着学生,学生于2014年11月1日开始了每日晨诵-品悟活动。2014年11月1日,老师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儿童诗《有一份爱》开始了第一天的晨诵。这首诗在老师的范读引导下,班里的学生被感染,他们的心灵在老师的启发下走进了诗歌,他们的眼睛亮了,一个个声情并茂地诵读着,正当老师为同学们喝彩时,发现坐在后面的赵凌正两眼乱看,嘴巴也没有跟上,同学们背诵一停止,她就开始摆弄手里的小玩意。面对此情此景,老师如果像以前那样批评他,他就会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老师给自己留出思考的空间,决定课下约他到办公室,开始师生第一次的较量。走进办公室,老师一改往日的严厉,问:“你觉得今天晨诵的这首儿歌你喜欢吗?”他答不上来,老师又接着说:“你知道那份爱包含什么?”他低下了头,老师突然想到平日最疼爱她的是她奶奶,接着说:“老师听说你奶奶最近身体不好,奶奶累病了,那是为了照顾你,洗衣做饭很辛苦,这就是爱……”他的眼圈红了,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首诗他又诵读了一遍,这时《有一份爱》真正的走进了他的心灵。课堂上尽管他没有用心去读书,课下的较量让他读懂了诗句的内涵。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读书时间里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老师的关注,他有意识去读书,但自控能力较差,才会出现反复现象。2、生日诗的魅力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老师决定在同学们过生日时吟诵生日诗。老师在赵凌生日的那天,特别为他选择了一首诗《努力》,并重新编这首诗,在这首诗的开头加上他的乳名,在这首诗的末尾加上同学们激励她上进的话语,晨诵时间,同学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生日诗诵读活动,又新鲜又喜欢,快乐地诵读着,这时赵凌脸慢慢变红,第一次听到同学们叫他的乳名,还鼓励他进步,同学们的齐声诵读,让此时的他变得非常激动,站起来表示,不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的,要像同学们一样认真读书。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