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目标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及其演变。2、能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取得的成就。3、能说出屈原的文学成就,学习屈原的优秀品质。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离骚》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搜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日食、月食的现象和二十四节气歌。研习一、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2、金文和大篆3、书写工具的变化1、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的?2、“金文”出现于什么时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它的别称?1、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是什么。2、展示商代甲骨文。3、提问:现已发现的青铜器中铸刻文字最多的是哪个。4、介绍战国时期人们书写工具的变化。1、说出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是什么。2、介绍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3、总结我国商周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可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以故事的形式加以表述。二、天文、历法和医学1、天文2、历法3、医学1、夏商时期我国在天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我国传统历法来源于哪个朝代?在哪朝有了发展?3、名医扁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教师讲授(检查备习)1、夏、商、周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2、播放动画,讲述夏历、节气。3、介绍名医扁鹊。1、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我国的农历。2、说出24个节气(背诵节气歌)及作用。3、通过学习知道中医的鼻祖及治疗方法。关于我国农历、干支纪年学生不明白,教师要做简单介绍。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诗人屈原2、“钟鼓之乐”1、屈原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成就?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2、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什么音乐?目前已知的春秋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教师讲授(检查备习)1、引导学生说出什么节与诗人屈原有关,说说风俗习惯及介绍屈原。2、补充学生说的不全的,并进一步介绍屈原。3、让学生听听钟鼓之乐,感受鼓乐之美1、学生介绍屈原及纪念他节日的习俗,通过事迹了解诗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听音乐,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了解“钟鼓之乐”。学生能否明白《离骚》是屈原吸收楚国方言创造出的新体诗歌,因此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的小字部分,理解楚辞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兮”字。精习见学案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检测与运用问题板书设计文字的演变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屈原和“钟鼓之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