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名称时间内容实质影响土地改革(八下P12)1950-195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两者都是私有性质)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八下P23)1953-1956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八下P27)1958向全民所有制、共产主义过渡左倾错误(“共产风”)使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八下P42)1978年开始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注意土地依然属公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启示1、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2、改革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三、我国的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⑴.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⑵.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⑶.我国的城市改革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进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⑴.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⑵.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⑶.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