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氢原子光谱一、光谱1.定义用光栅或棱镜把可见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亮线叫谱线,这样的光谱叫线状谱.有的光谱看起来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续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特征光谱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射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发射的线状谱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光谱.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太阳光下,我们用一个玻璃棱镜放在水平面上,在棱镜的背面会看到彩色的光带,你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提示: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白光为复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形成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研究光谱的意义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2.巴耳末公式从氢气放电管可以得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氢光谱符合巴耳末公式,用波长的倒数写出的公式为=R(-),n=3,4,5,….式中的R为里德伯常量,实验值为R=1.10×107m-1.可以看出,n只能取正整数,不能连续取值,波长也只能是分立的值.3.其他线系除了巴耳末线系,发现氢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公式.4.巴耳末公式的意义巴耳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性.光谱研究的鼻祖是鼎鼎大名的科学家牛顿,1663年,当他还是一个剑桥大学21岁的大学生时就开始研究色与光的问题.三年后,他做了有名的三棱镜光散射实验,将一束太阳光经一块三角形玻璃棱镜折射后,在墙上分布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的彩色光带.当再倒放一个三棱镜于第一个三棱镜后面时,各颜色又重新组合成为一束白光.1672年,在伦敦皇家学会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光和色的新理论》中,牛顿将这种彩虹色带命名为光谱,并正确地解释了它的成因.光谱分析可以用于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而且历史上有些元素就是利用光谱分析发现的,你能说出两种通过光谱分析发现的元素吗?提示:铷和铯.三、经典理论的困难1.卢瑟福核式学说的成就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2.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的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随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的研究,经典理论出现了哪些困难?提示:(1)在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具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加速运动时,要向外辐射电磁波,要辐射能量.这样,能量就会不断减少,轨道半径会越来越小,最终电子会坠入原子核中,原子将不复存在!(2)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就是它绕核转动的频率,电子越转能量越小,它离原子核就越来越近,转得也就越来越快,这个变化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看到原子辐射各种频率的光,即原子的光谱应该总是连续的,而实际我们得到的氢原子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考点一光谱和光谱分析1.光谱的分类按光谱的产生方式可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见下表: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定义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是该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的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它是由游离态的原子发射的,因此也叫原子光谱.某种元素原子线状谱的谱线称为该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举例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如电灯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形成的光谱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太阳光谱应用不能用于光谱分析可用于光谱分析可用于光谱分析互动探究:太阳光谱的形成及其应用形成:阳光中含有各种颜色的光,但当阳光透过太阳的高层大气射向地球时,太阳高层大气含有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