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名著积累【考点透视】一、考点梳理:《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对初中阶段名著课外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都涵盖了名著知识的考查,考查范围一般限于课标推荐的篇目,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和创新,考查力度逐渐加大,考查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储备类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知识的再认,知识点主要有名著的作者、国别或朝代、主要人物及其典型情节。2、分析整合类题型:这类题以填空、填表、仿写、简答等形式为主。在给与考生充分自由空间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限制条件,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具体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较深层次的把握。3、感悟体验类题型:这类题型以简答为主要形式,兼有一些创新类型题,侧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二、预测分析:1、知识类题型的难度最低,它一般侧重的是名著常识的考查。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类题型将会逐渐减少。2、分析整合类题型形式灵活多样,如名著信息的提炼和概括,根据例句仿写、以对联的形式表述情节内容或人物形象等等,它介于单纯的客观性题型和注重个性的感悟类题型之间,自由空间较大,考查难度适中,应该是中考名著考查的重要形式。3、感悟体验类题型最为贴近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目前备受青睐,应该是中考名著命题的趋势所在。【典型精析】1、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安徽省课改区2005年中考试题)①《水浒》中叙述了好汉“大闹野猪林”的故事。②《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分析:这是一道知识储备类试题。这类题目难度低,得分率较高,只要对作品熟悉,不难作答。答案:①鲁智深(或“鲁达”。答“鲁提辖”也可)②(去)西天取经(答“取经”也可)③笛福2、《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选择其中一部,仿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浙江省课改区2005年中考试题)示例: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整合类试题。以读书卡片的形式考查名著,给学生的感觉是眼前一亮。名著选择的随意性,示例的提示大大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其中“所选作品”一栏不计分,“主要人物”“相关情节”“人物评价”每栏各1分,“人物评价”一栏可以就相关情节评价,也可就整部书评价,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所选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相关情节:保尔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长篇巨著;人物评价:保尔是一个像钢铁一样坚强的战士。这种考查形式生动灵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常识性的又有评价类的,难度不大,又有一定的深度,从总体上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做题时应该重视示例的提示性。3、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江苏省镇江市2005)《西游记》:,读书卡片所选作品:《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相关情节:三打白骨精读书卡片所选作品:主要人物:相关情节:人物评价:。《水浒》:分析:这道题形式新颖,整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总体把握,又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功底。做这种题目首先要分析上联的句式特点和内容要点,首先在句子的形式上和上联保持高度一致,然后在内容上注意要涉及到上联给出的有关信息即可。评分要点:①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近;②下联中写出“性格,人名、事件”即可。示例:①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②嫉恶如仇,鲁达打死镇关西。4、为了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广东省课改区2005年中考试题)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