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二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认识2.正确使用化学用语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实质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等规律3.离子的形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化合价的形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教学要求: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复习,意在培养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学生总结物质的构成及化学用语的相关内容教学资料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二.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备注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相似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粒子间有间隔;③总在不断地运动;④同种物质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原子)性质不同。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重新组合成其他分子,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表示方法化学式元素符号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标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思考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否只是分子?剖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以外还有原子等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稀有气体和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2)用分子、原子的理论解释①用分子、原子的理论去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如能闻到花香、衣服变干、热z冷缩等;去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巩固练习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D)事实解释A食盐溶于水不溶于油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同B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分子运动加快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D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②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③从微观角度来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思考2】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两种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答案: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④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巩固练习2】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_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___都含有氧原子。(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新分子(或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3.离子(1)定义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2)氯化钠的形成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的阳离子(Na+),氯原子因得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的阴离子(Cl-)。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化合物氯化钠。如图所示:NaClNa+Cl-(3)原子、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