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课堂互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5物理学案VIP免费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课堂互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5物理学案_第1页
1/2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课堂互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5物理学案_第2页
2/2
1电子的发现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关于阴极射线的讨论对阴极射线的看法,历史上科学家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的粒子流;另一种观点认为阴极射线是类似紫外辐射的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的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二、汤姆孙发现电子1.电子的发现过程:(1)从阴极发射出的射线通过一对平行金属板D1、D2,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当施加电场时,射线向正极板一侧偏转,说明射线带负电.(2)再加一个与电场垂直的磁场,使带电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不发生偏转,则有qE=qvB,所以v=BE.(3)去掉电场,只保留磁场,磁场方向与射线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则有r=qBmv,两式联立可得ErBmq2.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断定,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2.电子发现的物理意义: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比原子小的粒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有内部结构.从此,原子物理学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各个击破【例1】对阴极射线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很小的不带电的粒子构成的B.是由原子构成的C.是由电子构成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对阴极射线的研究结果显示,阴极射线是由电子构成的.这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1897年得出的结论.答案:C温馨提示:正确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了解科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例2】图18-1-1所示为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的装置.当极板P和P′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形成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到O点的竖直距离为d,水平距离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与P′之间的区域里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感应强度,当其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图18-1-1(1)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1(2)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解析:(1)设电子的速度为v,则有evB=eE所以v=BbUBE.(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mbeU电子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t1=vL1这样电子在电场中竖直方向上的偏转距离为y1=bmvUeL2212电子离开电场时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v1=at1=vLmbeU1电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荧光屏的时间为t2=vL2t2时间内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y2=v1t2=bmvLeUL221这样,电子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总距离为y=y1+y2=)2(1212LLLbmveU可解得,)2(1212LLbLBUdme答案:(1)v=BbU(2))2(1212LLbLBUdme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课堂互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5物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绿洲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