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本章概述】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到了后期终于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很快占领北欧、西欧,法国投降。英国退守本土。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日军进攻美国珍珠港和东南亚,战争进一步扩大。苏美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战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中苏美英也加强了合作,接连召开会议。研究打击法西斯和战后合作问题。1943—1945年,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先后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消灭了法西斯国家,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学习建议】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的发生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西线形势苏德战争发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原因、经过和作用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况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日本投降盟国的四次重要会议二战的影响【知识点拨】1.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后果1938年8月23日,世界大战发生前9天,苏德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内容主要是:双方保证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不支持第三国对缔约另一方的进攻;不加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双方政府保持联系,交换情报,进行协商;条约有效期十年。苏德同时又签订了秘密协定,划定了两国在欧洲东部的势力范围和领土。其内容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苏联势力范围内;苏德以那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瓜分波兰;德国对苏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不表示反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协定的签订及其变成现实;实际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德国法西斯以利诱瓦解了英法与苏联的反德同盟的形成。苏联为狭隘的民族利益牺牲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以至于世界人民的利益。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的这一行动使苏联、共产党、共产国际的形象严重受损。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世界大战发生。9月17日,苏联红军自东向西,从背后攻击正在抵抗德军的波兰军队。9月18日,德、苏军队在预定边界线停止了军事行动,瓜分了波兰。一年多以后,斯大林又下令杀害了数万名被扣押的波兰军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2.关于《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今属加拿大)海域美国战舰奥古斯塔号上会晤后发表了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是: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努力促使所有国家取得世界贸易和原料的平等待遇,促进各国间经济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公海航行自由,放弃使用武力等。《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实际上使美国公开加入到反法西斯斗争之中,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并为1945年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关于各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战场初期反法西斯力量都处于防御状态,法西斯在不断进攻。经过反法西斯国家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各战场先后出现了战局的转折,这些战场作为战争转折点的是: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南欧战场:1943年8月,西西里岛登陆。西欧战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中国战场:1945年春季,大反攻。4.关于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体系1945年2月,正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法西斯不断溃败情况下,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其主要内容有: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争罪犯;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战后德国和从德国统治下解放的欧洲各国政治民主化;准备成立联合国,并决定在4月25日于美国旧金山召开制定联合国宪章会议;三国外长经常举行会议,商讨有关问题;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对日作战;划定战后波兰疆界;确定战后波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