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结束【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里根的“新遏制”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同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讨论交流通过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树立振兴中兴的历史责任感。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二、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重点:里根的“新遏制”政策;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结合某些资料进行讲述,把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形象化,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用心爱心专心发现问题中,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回忆必修2有关第七单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的内容然后指出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走上解体。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里根的“新遏制”政策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后,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具体说,美国采用两手对苏联加以反击:一是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第三世界中的亲苏政权,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鉴于70年代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为此,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战略。二是意识形态上展开宣传大战,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并斥巨资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加强宣传攻势。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由于与美国的全球争霸,给苏联带来沉重的包袱。从70年代中期起,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和陷于停滞,加上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困难加剧。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苏联落后于美、日两国而位居世界第三。到了80年代初,苏联已丧失了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面对严峻的现实,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为此,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苏联主动提出裁军,甚至单方面裁军,并和美国在1987年签署消除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同时,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如苏军撤出阿富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恢复苏中关系正常化。同时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从而成为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二、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用心爱心专心直远不如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所谓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苏联不仅在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迅速拉大,其经济实力也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行较为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