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3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3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3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学习难点]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难点:语言艺术特点。[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一、预习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赐(cì)晏子酒酒酣(hān)缚者曷(hé)为者也吏二缚(fù)一人诣(yì)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1)、何坐(犯罪)(2)、习辞者(熟练)(3)、缚一人诣王(到……去)(4)、避席(离开)(5)、反取病焉(辱)(6)、固善盗乎(本来)3、查资料,了解《晏子春秋》及晏子其人4、能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断句无误,自然流畅三、合作交流,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请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如有不会的,可与同桌及前后座位交流,还不懂请板书于黑板全班讨论解决。2、教者口头提问,学生抢答3、其他学生或教者纠错四、当堂练习1、给文中两个通假字注音并解释1)曷(hé)通何译:什么2)熙(xī)通嬉译:开玩笑2、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有何不同坐:古:犯罪如:坐盗今:坐下,动词席:古:座具如:避席今:席子其实:古:它的果实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在本课里“之”字有几种解法?1)楚王闻之:这件事2)齐之习辞者也:的3)吾欲辱之:他,指晏子4)婴闻之:这样一件事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4、翻译以下句子。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区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外形相似,它的果实的味道却不相同。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擅长偷盗吗?5、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B)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为其来也五、课堂小结:归纳文言文需积累的知识点六、尝试当堂背诵晏子反驳楚王的一段话。七、布置作业1、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掌握重要字词解释及课文翻译2、书面归纳“之”、“以”的用法3、背诵晏子反驳楚王的一段话,揣摩晏子的语言艺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