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第2课时)》导学案课题5.2克服逆反心理课型新授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3.知识目标:认识逆反心理及其危害;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教学重点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和克服逆反心理。教学难点逆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可以克服学法指导创设情境、阅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组长负责检查预习情况,并做好记载)1.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逆反心理的含义?2.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是在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心理如果发展到以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则会导致、、、等后果,甚至还可能产生心理或心理。3.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能力,做到多于情感,就能拓宽思路,从偏执解脱出来。二、合作互学:小华的烦恼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以来,14岁的小华总觉得父母的话不入耳,不中听,父母无论说什么他都顶嘴。以前小华与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可近来他却变了许多。小华每次发过脾气之后也很后悔,感到自己伤了父母的心。可下一次他又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同样的举动,小华为此苦恼不堪。小华的烦恼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对待家长的教育,小华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态度?教师引导: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顷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三、点拔导学: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高山: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流水: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蓝天: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白云: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四、检测练习: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从积极的一面看,表明子女的成长,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有(A)①恶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受到伤害②妨害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③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④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D)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C.青春期和更年期闹战争,什么道理也讲不清D.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3.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时,首先需要(B)A.讲清自己的理由,明辨是非曲直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C.坚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目的D.放弃自己的要求,躲开家长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一些实际问题:(1)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理解父母,因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出于对子女深深的爱,所以要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积极沟通,找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与父母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同时提醒父母要信守诺言。(2)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3)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把握自己完善自我;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有效解决矛盾;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少钻“牛角尖”;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