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七课内战烽火科目:历史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一课时提供者:张潇单位:天津市佟楼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第一部分内容。它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意义深远。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3.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到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2.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二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一、知识与技能上: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历史知识和阅读历史教材的能力,能简单复述学习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过程,但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还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二、从过程与方法上:初二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简单的历史材料、表格和图片,进行分析、比较、概况和归纳的能力,但还需要在方法和学法上进行进一步地指导。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述法、设问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重庆谈判2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教学难点:重庆谈判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第四单元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然而蒋介石却在人民最需要和平的时刻挑起内战,再次把中国人民推向战争的苦难之中,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之一段时期的历史,第十七课:《内战烽火》教师板书:第十七课《内战烽火》2、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88页,思考一个问题,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和平学生阅读教材88页学生回答: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通过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感知历史,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3、教师过渡:蒋介石在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下,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欺骗人民,他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并且把每次发给毛泽东的电报都在报刊广播中大肆宣传。展示电报内容4、教师提问: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学生朗读电报内容。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毛泽东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展示PPT毛泽东是否去重庆进行谈判的不同利弊。6、教师过渡:最终为了揭穿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同意亲赴重亲进行谈判。教师板书:一、重庆谈判展示重庆谈判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重庆谈判中,中共代表谁陪同毛泽东前去?国民党代表是谁?中间这一位是谁?教师提问: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教师展示“双十协定”的图片及其内容。去:回答一:为人民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回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