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给老师另一个成长的舞台评课前,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听课笔记以及注意倾听评议,评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教研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1、听课者,平时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听课前还要紧扣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揣摩有效的教学过程。如果评课者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欠缺,记录也抓不住要点,评课时就会无话可说,即使想说也一定抓不住实质问题,上升不到理论高度。如:评课时只概之为“这节课上得不错,很值得学习。”或说“上得一般”、“上得很差”。至于需要学习或改进的地方,却不知所云。还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是枝节问题、次要环节。诸如“教者音色怎样”,“话筒音效怎样”,‘学生服饰怎样“之类的话,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可想这样的评课,既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帮助别人,已失去了评课的真正价值。由此可见,听课者平时要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只有对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才能驾驭教材,也才能做到听中有数、评中有指。要识庐山真面目,必须高立云端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及时记好听课笔记,掌握好评课的第一手材料。由于听课时,既要倾听、观察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还要迅速作出价值判断与理性思考,所以记录时切不可面面俱到,应抓住整个教学的脉络,有重点的、有选择性的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教者的优势、特色,或某些环节需要改进、商榷的地方。3、注意倾听教者及其他听课者的评议,以便调整自己的评课内容。授课教师有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有滔滔不绝的外向型教师,也有寡言少语的内向型教师。因为评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作为听课者一定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评议,理性地作出价值判断,及时地调整评课的内容。如果有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可暂作保留,等评课时再坦诚阐述自己的见解,让教研更加深入,“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