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案《出师表》教师寄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复习内容:1、《出师表》的作者是,字,时期的、家。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的一种文书样式。3、注音崩殂()侍()卫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行()阵和睦苟()全猥()夙()夜庶竭驽钝()斟酌()以彰()其咎()咨诹()4、解释词语崩殂:疲敝:诚宜:光:遗:彰:所以:卑鄙:躬:刑赏:感激:驱驰:简拔: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平明之理:志虑忠纯:优劣得所:裨补阙漏:猥自枉屈:作奸犯科:后值倾覆: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斟酌损益:谘诹善道:察纳雅言:5、通假字(找出并解释)1.必能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6)涕:今义是,古义是。7、解释成语(1)妄自菲薄(2)计日而待(3)三顾茅庐(4)作奸犯科(5)优劣得所(6)引喻失义8、翻译句子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复习内容:理解记忆1、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最重要的一条是:2、课文手段分析天下形式势,其中对蜀汉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对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是。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文中与这句话语义相仿的是。4、作者认为陛下要“开张圣听”这样做的目的是。5、文中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对偶句是。表现作者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真情)的对偶句是。6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的句子表明出师条件已成熟的句子是,指示出师目标的四个四字短语是。7、从第三段中作者回忆的的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概括为六个字。8、“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句中“大事”具体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9、作者表达出师决心的句子是。能力提升1、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从中选一条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3、《出师表》《隆中对》《三顾茅庐》都写了“三顾茅庐”,各自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4、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称颂,结合本文和《三国演义》的理解,谈谈他是怎样的贤相?相关积累1、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对联.(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学后记: